DKK(日本電氣化學株式會社)的酸堿濃度計,其核心測量原理通常基于電導率測量法。這是工業在線測量酸堿濃度常用、可靠的方法之一。
以下是其工作原理的詳細說明:
基礎原理:電導率與離子濃度
酸(如 HCl, H?SO?, HNO?)和堿(如 NaOH, KOH)在水溶液中會解離成帶電的離子(H?, Cl?, SO?²?, Na?, OH? 等)。
這些自由移動的離子使得溶液能夠導電。
溶液的電導率與其所含離子的種類、濃度和溫度直接相關。
對于特定種類的酸或堿溶液(例如純的 NaOH 溶液或純的 H?SO? 溶液),在固定溫度下,其電導率與濃度之間存在一個特定的、可重復的關系(通常是非線性的,呈倒U型曲線)。濃度過低或過高都可能使電導率降低(低濃度離子少,高濃度離子締合效應增強)。
測量過程:
傳感器(電極): DKK 酸堿濃度計使用特制的電導率電極插入被測溶液中。這種電極通常包含兩個或多個金屬電極片(常用鉑、不銹鋼等耐腐蝕材料)。
施加交流電壓: 儀器向電極施加一個低頻的交流電壓(避免電極極化影響測量精度)。
測量電流/電阻: 溶液中的離子在電場作用下移動形成電流。儀器測量流過溶液的電流或等效的溶液電阻。
計算電導率: 根據測得的電流(或電阻)、電極的幾何常數(由電極結構和間距決定),儀器計算出溶液的電導率值(單位通常是 μS/cm 或 mS/cm)。
溫度補償: 電導率對溫度非常敏感(溫度升高,離子遷移率加快,電導率增大)。因此,傳感器內或附近會集成一個溫度傳感器(如 Pt100),實時測量溶液溫度。儀器根據內置的溫度補償系數(通常是每攝氏度 1.7% - 2.1%),將測量到的電導率值補償到標準溫度(通常是 25°C)下的值。
濃度換算: 儀器內部存儲了針對特定酸堿溶液(用戶在設定時需要選擇或標定)的濃度-電導率-溫度關系曲線(或查找表)。利用補償到標準溫度后的電導率值,儀器通過這條預存的曲線或公式,計算出對應的酸堿濃度值(通常以重量百分比 %wt 或摩爾濃度 mol/L 顯示)。
DKK 儀表的特點(基于其電導率原理):
在線連續測量: 實時監測工藝管道或罐體中的酸堿濃度。
快速響應: 電導率測量本身非常快,能迅速反映濃度變化。
無試劑消耗: 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學試劑。
相對耐用: 傳感器結構相對簡單,維護量較低(主要是定期清潔)。
輸出信號: 提供標準的 4-20mA 或數字信號輸出,用于連接 DCS/PLC 系統進行控制或記錄。
特定溶液標定: 精度高度依賴于針對被測溶液(如 30% H?SO? 或 20% NaOH)的準確標定。儀器需要知道測量的是哪種酸或堿。
關鍵點總結:
核心: 測量溶液的電導率。
基礎: 特定酸堿溶液的濃度與(溫度補償后的)電導率存在固定關系。
步驟: 測電導率 -> 溫度補償 -> 查表/計算 -> 得到濃度。
前提: 被測介質是已知種類的、相對純凈的酸或堿溶液。溶液中存在高濃度的其他強電解質鹽類或雜質會影響測量精度。
局限性:
非特異性: 只能測量總離子濃度。如果溶液中混有其他強電解質(鹽類),會干擾測量,導致濃度讀數偏高。
依賴于溶液類型: 必須針對特定的酸或堿進行標定。不能直接用于未知混合物或多種酸/堿混合物的濃度測量。
濃度范圍限制: 在濃度非常高或非常低時,電導率與濃度的線性關系變差,精度可能下降。曲線通常存在一個電導率峰值(對應一個濃度值),在此峰值兩側,不同的濃度可能對應相同的電導率,因此需要明確知道濃度是在峰值左側還是右側。
總而言之,DKK 酸堿濃度計利用特定酸堿溶液的電導率與其濃度之間的確定關系,通過精確測量電導率和溫度,并經過補償和換算,最終實現工業過程中酸堿濃度的在線連續監測。